济宁市国资委办公室(党委办公室) 2017年5月16日
●“转”出一片新天地—济矿集团凝心聚力做强、做优国有企业
“转”出一片新天地
——济矿集团凝心聚力做强、做优国有企业
近两年,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的新时期;煤炭行业也由“黄金发展期”进入到了“白银发展期”的新阶段。济宁矿业集团为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变化和激烈竞争的要求,苦练内功,主动作为,坚定不移地实施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并将其贯穿企业发展的全过程,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质量、效益、创新优势正逐步显现。
济矿物流——有了自己的铁路专用线
4月13日,伴随着一声汽笛长鸣和喜庆的鞭炮声,一列从山西出发承载着54节车厢、3654吨动力煤的火车,缓缓驶入位于梁山北的济矿物流园区,并经煤流系统成功翻车卸煤。煤炭列车和煤流系统的成功运行,标志着济矿物流铁路专用线正式通车运营。这也意味着济矿物流项目一期工程完全具备了铁路、公路联合运营的能力。
为支持集团转型升级和物流项目,济矿集团提前谋划,开拓上游资源共计5亿余吨。拥有泰山焦化、徐州伟天、中泰焦化、武钢等焦化用户48家;拥有华能、华电、太阳纸业、中联水泥、金光纸业等电厂客户10家;拥有济钢、泰山钢铁、石横特钢、上海申特、秦邮特钢、扬州重工、安徽贵航等钢厂客户12家。近日,济矿营销分公司与华能集团、华电集团等客户签订了数万吨的煤炭买卖合同,这些煤炭即利用铁路专用线在济矿物流园把西部火车煤中转至指定地点,配套提供采购、装卸、仓储、运输为一体的一条龙、一站式服务。
济矿速度——一年拿下三年的“大活”
按照常规,物流项目一期工程,三年才能完工,济矿集团一年就拿下;别人跑两三年还未跑完的手续办理工作,济矿集团一个月内全部搞定。“济矿速度”令同行唏嘘不已。
济矿集团总经理张广宇在2016年总结表彰暨2017年经营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就已明确提出:“项目建设的第一个目标是梁山物流项目第一期铁路专用线、物流园区3月份试运行,港口、航道上半年开工建设。”2月末,张广宇又要求外协人员所有手续办理工作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目标十分明确,信念非常坚定。早在2016年,物流公司按照集团规划部署,首先建设山东京杭铁水联运项目一期工程,即铁路专用线工程和物流园区工程,12月20日具备自验条件,2017年1月15日全线贯通,具备试运营条件。铁路专用线工程以超常规的建设速度完工。物流园区35KV外部供电线路全长8.1公里,途经两个乡镇、11个村庄,预估正常工期是1年到1年半的时间,而他们仅用了70天便施工完成;专用线接触网供电线路全长3.05公里,途经6个村庄,铁路供电施工单位预估正常工期是6个月,而他们仅用了40天便施工完成。这也是“济矿速度”!
专人攻关,特事特办。济矿集团外协人员始终坚信事在人为,他们带着公章现场办、开着专车连轴转,北京、聊城、太原、济南。他们敬业进取的精神深深打动了路局人。各审批单位合理统筹,按照济矿物流铁路专用线3月31日开通的时限督导、审查、签字,帮着以最快速度走好每一项审批流程。上北京、赴太原、跑济南。该集团与济南铁路局各处室、路段紧密合作,积极沟通协调,终将他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
快马加鞭——物流二期即将开工
京杭大运河南北横贯梁山县全境,与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交汇于寿张集境内。此种情况下,建立铁水联运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济矿物流二期梁济运河港航建设项目也成功列入2017年省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即可形成铁、水二位一体的大进大出物流格局,具备1500至2000万吨接卸发运能力,通过皮带传输,实现大宗货物从铁路到水路的“零距离”转运,使晋豫鲁铁路大通道与京杭大运河有效结合。预计整个项目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拉动社会投资70多亿元,可带动仓储、运输业、住宿餐饮及其他服务业等临港产业的发展,并逐渐形成物流带动、产业联动、集群发展的产业格局,实现煤炭企业的转型升级,并有效促进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更令人振奋的是,山东京杭铁水联运物流中心建设项目的项目收益债券已于4月21日通过国家发改委联审会审核,核准额度为15亿元,预计2018年10月份投入使用,实现铁路运输与运河航运的接轨,形成公、铁、水联运大格局。
据了解,该集团近两年在转型升级上走煤与非煤齐头并进的路子,他们在煤矿企业大力实施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加大采掘、运输设备改造升级,推广应用全岩综掘机、单轨吊、工作面端头和超前支架。在非煤企业加大生产工艺流程的改进,提高机械化程度,并积极走出去拓展业务,像济矿鲲鹏矿山工程公司就先后承接了内蒙古、山西几个煤矿的安、撤工作面工程。尤其是在商业模式的转型上,济矿集团营销分公司既卖自己的产品又卖别人的产品,济矿物资公司既供应内部又供应外部,济矿培训中心既培训内部人员又培训外部人员,落陵盛源新成立的碧欣物业公司正在逐步拓展业务,也是既服务内部又服务外部。可以说,济矿集团正逐渐改变单一产业、单一赢利的模式,实现多元化、多联产、由生产企业向生产服务企业的转变。
另外,济矿集团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基本形成了独树一帜的“511”产业布局,即五个园区:以阳城煤电为基础的“汶上煤—电—化”工业园区;以霄云煤矿、花园煤矿、民生热能为基础的“金乡煤—焦—化”工业园区;以铁路专线、储配煤场、码头运输、煤炭深加工等为主要建设内容的“梁山煤炭物流园区”;以机电产业为基础的“落陵机电产业园区”;以医养结合、现代教育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高新区国科生物园区”。一个中心:以海纳科技公司为主体,打造和发展“矿山机械维修、租赁、制造”中心。一个基地:以陕西中太公司朱家峁煤矿为中心,建设和发展“外部资源开发基地”。并通过“511”产业规划的实施,实现“211”的目标,即资产总额达到2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润10亿元。
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化茧成蝶般的过程。目前,济矿集团广大干部员工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战略上运用“持久战”,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久久为功;在战术上打好“歼灭战”,干实事、抓落实,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各级领导干部则强化责任担当,树立必胜信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懈怠、不跑偏,坚定不移把转型升级工作推向前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真正做强、做优国有企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济宁矿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