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国资委办公室(党委办公室) 2018年7月27日

●创新孕育循环经济新业态 改革激发持续发展新动能——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深化改革经典案例
●鲁泰控股集团与曲阜师范大学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山东公用控股有限公司:突破发展瓶颈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
创新孕育循环经济新业态 改革激发持续发展新动能
——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深化改革经典案例
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泰控股”)成立于2002年7月,是一家集煤炭、岩盐、化工、电力、建材、电商物流、管理输出、资源开发于一体的国有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注册资本金27220万元。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去产能、调结构、提质换挡的新时代,面对新时代宏观经济环境“三期叠加”、煤炭行业“四期并存”带来的冲击,鲁泰控股主动对接市场需求,以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为引擎,以打造循环经济产业体为目标,着力做好“去、增、提”三篇文章,从以煤为主到煤电、化工并举,培育形成了“煤炭、盐化工、托管服务、电商物流”四大板块竞相发展、相互支撑、协调并进的产业格局,实现了鲁泰控股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有序发展、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对接前沿技术培育发展新动能
探索产研结合之路,是鲁泰控股集团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亮点。针对经济新常态下,传统产业发展空间被进一步挤压的新形势,积极发挥高新技术乘数和倍增作用,以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鲁泰控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接前沿高新技术,与利特纳米公司合作,建设了全国首家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研发中心。目前在石墨烯材料制备、石墨烯复合高分子材料、石墨烯防腐涂料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产品包括石墨烯原材料、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石墨烯超级电容器材料、石墨烯锂离子电池材料、石墨烯水性家居涂料、石墨烯重防腐材料等六大系列30余种。鲁泰控股研发中心顺应新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围绕优势领域,集中优势资源,进一步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端产品,相继研发成功石墨烯防静电板材、石墨烯PVC复合导电母料HCM和SCM两个系列产品、以及电磁屏蔽系列手机信号屏蔽包和电磁屏蔽箱等系列产品。其中HCM系列高品质石墨烯PVC复合导电母料具有力学性能优良、高抗点荷载能力、阻燃、吸水率低、耐化学腐蚀等特性,可用于制备屏蔽箱、防静电矿用管材、防静电周转箱、防静电地板等。基于HCM系列产品的优良性能,鲁泰控股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已于济宁市新材料产业园区建设完成,并生产出合格的HCM系列母料和管材,为公司高附加值聚氯乙烯产品走向市场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2017年11月18日,鲁泰控股主办的以“产研融合、创新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北湖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高端论坛在山东济宁举办,鲁泰控股对自身研发的石墨烯复合高分子材料产品进行发布和展示,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股东代表和济宁市委市政府、市国资委表示将大力支持鲁泰控股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共同推进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产业发展。鲁泰控股以先进技术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基础,构筑“产学研用资”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学术界、产业界和金融届的互联互通,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推进鲁泰控股石墨烯复合材料产业融合发展。
二、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发展质量
面对环保督察、安全生产、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整治等不利因素,鲁泰控股主动作为,自我加压,一方面主动化解和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努力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动能的同时,把生态保护工作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相结合,果断实施循环经济发展策略,不仅缓解了企业停产限产对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也强化了鲁泰控股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主导产业为氯碱化工的山东鲁泰化学有限公司为鲁泰控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采用世界上先进的离子膜电解法制碱工艺和湿式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树脂,一期和二期建设完成后,设计生产能力分别为36万吨/年烧碱和37万吨/年PVC树脂。在国家去产能调结构和强化安全环保的背景下,鲁泰化学的经营如履薄冰,一直处于亏损的边缘,严重影响公司一体两翼战略的健康持续发展。
如何有效的盘活鲁泰化学,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集团领导班子面临的重大难题。集团领导勇担为公司长远发展和为集团员工谋福祉的重任,精准地找出掣肘鲁泰化学发展的病症,果断实施循环经济发展策略,公司相继建设了25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该项目不仅彻底解决了企业电石渣的排放问题,节省处理电石渣的巨额费用,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并变废为宝,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规模效益;实施金威热电机组节能环保升级改造项目,淘汰能耗高、环保成本高的落后产能,压小上大,提高了热电吨煤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且为氯碱提量后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电力能源保障,形成了煤-电-化工-建材的优秀循环经济产业链,有效利用各企业间的协同发展作用,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鲁泰化学良性持续稳定的发展,为公司一体两翼的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基于鲁泰控股循环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受到社会的认同和赞许,总经理李合军荣获“2016山东循环经济十大年度人物”。循环经济发展改革不仅大大纾解了生态环保、资源能源消耗压力,也发挥出循环经济先进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创新商业模式突破发展瓶颈
一是大力发展电商物流产业。充分利用“互联网+”“供给侧改革”等宏观利好政策,主动对接惠普等IT先进商业模式,以工业生产板块为基础,以B2B电子商务为切入点,应用物联网、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化服务业,搭建“两个平台”,即电子商务平台和工业品公共供应链物流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鲁泰物矿网筹建不到一年时间,相继获得了国家版权局颁发的企业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电子采购系统、信息咨询平台发布系统等多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并于2015年底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用户注册、信息发布、会员中心、店铺展示、咨询中心等功能。与世界500强企业海尔集团乐赚互联网金融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接入“快捷通”支付平台和“海融易”金融平台,在实现物矿网在线交易闭环的同时,依托海尔互联网金融构建物矿网的“企融通”服务平台,为物矿网上下游客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同时,共同开发鲁西南互联网金融市场,开展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集团理财增值等服务。工业品公共供应链物流服务平台,是以程控物流管理系统核心技术方案(PLMS)和鲁泰业务、合作物流园区、社会运力及拓展客户市场为基础,专注于鲁泰物流需求和工业品物流范畴,合资建设并运营全流程物流运作管理能力的服务平台。通过平台整合各种物流服务资源、接入国际贸易和物流业务网络,在平台的调度下实现全程无缝对接,形成具备准确、及时、安全服务能力的共性物流业务网络,为客户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供应链服务。二是创新开展煤矿托管服务。按照“轻资产”运营理念,充分发挥集团公司技术管理优势,组建了山东鲁泰矿山工程有限公司,以打造采煤、掘进、技术输出、整体托管、管理咨询、矿井股权合作或收购“5+1”模式为目标,在宁夏和陕蒙地区开展采掘服务,分流富余人员,将企业“人员多、负担重”的劣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创新盈利模式,提升企业创效能力。自2013年11月以来,通过开展煤矿托管服务共成功托管5座煤矿,年生产能力600万吨,共生产煤炭928万吨,实现收入2.13亿元,实现利税3385万元;分流职工800多人,年可节约人工成本近亿元。
党的十九大为中国未来绘就了一幅美好画卷,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行百步者半九十,未来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新旧动能转换改革中将不忘初心,继续围绕“新旧动能转换”这条主线排兵布阵,将带动力强的传统产业加速迈向高端化,将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加速产业化和市场化,在新时代新气象中,创造更多的新作为。
(济宁市国资委动能办·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鲁泰控股集团与曲阜师范大学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企业对接高校决策部署,近日,鲁泰控股集团与曲阜师范大学举行了校企合作签约仪式。曲阜师范大学副校长冯冲、市国资委主任何锡明等出席签约协议。
仪式上,鲁泰控股集团与曲阜师范大学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冯冲、何锡明为曲阜师范大学在鲁泰控股集团设立教学实习基地揭牌。
双方合作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构建高端新材料行业人才共享机制。双方选派技术研发人员到对方及下属单位挂职锻炼或社会实践,提升理论知识和相关业务能力及技术水平。双方互派人员到对方授课教学或参与研发、管理工作。二是搭建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产、学、研、培”四位一体的技术服务平台。双方在高端新材料领域开展相关技术的合作研究;组织科技力量,共同承担新技术发展中的关键性技术课题,联合申报和承担国家、省部级的科技攻关项目。三是搭建人才共育共培平台。双方根据各自优势共同参与高端新材料等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搭建人才共育共培平台,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根据协议,双方同意建立高层沟通机制,定期通报各自最新的技术及发展情况,共同研究确定重大战略合作项目。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讨论、决定年度合作计划及重大合作事项,听取合作进展情况汇报,检查、监督合作项目的落实情况,协调、处理合作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二是设立合作发展办公室。由双方有关领导及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具体承办联席会议议定的事项及日常工作。三是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机制。对在推动双方产学研合作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有关人员和科技工作者给予奖励。
签约仪式前,鲁泰控股集团与曲阜师范大学进行了座谈交流,分别介绍了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情况、鲁泰控股集团转型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工作进展情况、曲阜师范大学和管理学院基本情况。双方都认为,加强校企合作符合当前中央、省市人才工作和创新发展要求,符合学校发展宗旨,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将是一个双赢的合作。
(济宁市国资委动能办·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公用控股有限公司:突破发展瓶颈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
今年以来,山东公用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公用)始终坚持把创新创优、动能转换作为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积极拓展发展空间,聚焦聚力项目突破,加快培育新优势,积极形成新业态,加速释放新动能,落实新旧动能转换工作。
一、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周边区域供水及集中供热项目的投资、建设与运营
近年来,山东公用供水产业稳固发展。为进一步改变济宁城区单一供水结构,实现地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安全供水保障能力,山东公用积极推进城区地表水厂建设,计划在城区建设长江、运河两座地表水厂,项目总投资约11亿元,设计规模均为20万立方米/日。为提升我市热化率水平,山东公用先后实施了里彦电厂、汶上阳城电厂及兖州华勤电厂热源入城等项目,积极培育形成新动能。其中,启动建设的里彦电厂热源入城项目以里彦电厂既有机组为热源,实现与东郊热电厂现有主供热管网有效对接,逐步替代东郊热电厂现有机组,进一步优化了我市供热资源配置,提升了城区热化率水平。
二、布局新兴产业,培育企业新的增长极
山东公用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利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传统产业的“智”造水平。光合细菌菌体研究项目是由山东公用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共同承担光合细菌处理高浓度营养型废水并同步生产菌体研究,该项目已列入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为实现科研项目目标,计划采用静态熔融结晶工艺实现高价值物质提取提纯。目前,公司已投资1700余万元引进法国MSC实验设备,启动了静态熔融结晶实验室建设。下一步山东公用将建立独立的法人科研机构,高薪聘请专业高精尖人才从事研发工作,并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指导,并加大研发资金投入,保障该项目顺利进行。
三、搭建智能平台,推动“智慧水务”建设
山东公用深入实施“互联网+水务”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市委市政府建设智慧城市的决策部署,启动建设了一体化水务智能运营系统项目和公用产业一体化监控与指挥调度平台项目。一体化水务智能运营系统以“业务整合、互联互通、融合共享、智能决策”为内涵,公用产业一体化监控与指挥调度平台以区域环境监控及安全防控体系为基础,进一步加强了环境质量监控,提高了环境风险管理水平。“互联网+水务”的发展模式以逐步构建成服务民生的环境大数据信息系统为目标,将环境监测网络、环境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以及快速反映环境问题综合解决方案全部纳入“智慧环保”示范工程综合平台系统,逐步实现高起点、高标准地“智慧水务”建设。
未来,山东公用将进一步强化责任,从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及时解决好项目建设中存在问题,利用区域整合和“新技术”融合不断提升传统行业竞争优势;借助高新技术、类金融服务等“新产业”的良性发展持续优化产业布局;通过加快公用产业的市场化进程,推动企业资源资本化进程,打造适应竞争、顺应行业发展规律的“新业态”;开创了地区型环境服务企业的自我激励、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新模式”,企业逐渐由传统公用产业运营企业向类金融股权投资型环境服务商转型,成长成为省内领先、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公用产业服务商。
(济宁市国资委动能办·山东公用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