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职责
国资要闻
通知公告
办事指南
问政国资
专栏
关注与视野
市外国资
济宁要闻
国资简报
监管企业
国资要闻
济宁市国资委召开三项制度改革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

11月11日,济宁市国资委召开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丰家雷就市管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推进情况向媒体做了介绍山东广播电视台、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十余家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丰家雷首先介绍了济宁市市管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整体推进情况及主要经济指标情况。今年以来,市国资委以巩固企业瘦身成果为主要抓手,深入推进市管企业三项制度改革走深走实,多措并举不断夯实各级企业责任,在管理人员“能下”、员工“能出”、收入“能减”上均取得新突破。三项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了骨干力量积极性,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和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截至10月底,市管企业资产总额1694.3亿元,同比增长30.9%;净资产521.7亿元,同比增长19.5%。1-10月份,实现营业总收入450.3亿元,同比增长106.9%;利润总额24.3亿元,同比增长55.1%。

 

丰家雷重点发布了市国资委在推进市管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具体举措方面的情况。一是推进契约化管理,市管企业市场化活力不断增强。充分发挥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在推动市管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中的“牛鼻子”作用,推动市管企业在各级子企业全面实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截至10月底,已选取6户市场竞争充分、治理结构完善的市管企业权属企业,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建立规范的职业经理人制度。二是推进“瘦身行动”,市管企业管控体系精简高效。持续精简优化市管企业集团总部及各级子企业管理机构,把合理控制各级管理人员占比作为检验企业瘦身成效的“试金石”。2021年,持续推动二、三级企业瘦身行动全面落实到位。截至10月底,二级企业改革已基本完成,三级企业改革正倒排工期抓紧实施。全部市管企业管理人员人数占全部职工人数总体比例为9.29%左右,预计明年七一前,比例将控制在8%左右。三是推进选拔退出机制,市管企业管理人员上下畅通。大力推行市管企业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制度,消除能上能下机制的“绊脚石”。指导企业进一步完善全员绩效考核制度,考核优秀的,在选拔任用、评先树优等工作中优先考虑;考核较差或者不胜任岗位的,综合运用转岗、内部退养、降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多种途径畅通“下”的通道。2020年以来,市管企业管理人员竞争上岗184人,占比7.22%,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人员4人。四是推进市场化用工,市管企业员工优进劣出。深入推行市管企业分级分类公开招聘,高质量做好高校毕业生招聘及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工作,把市管企业打造成人才聚集“新高地”。1-10月份,市管企业公开招聘人数占新增用工总数的98.5%。新增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人员449人,占新增高校毕业生用工总数的71.5%。推动企业系统优化员工退出通道,对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违反企业规章制度、不胜任工作且经培训或调整岗位后仍不胜任等情况,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五是推进市场化分配,市管企业收入增减有序。全面建立市管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深入推进中长期激励试点增量扩面,推动市场化、差异化薪酬成为收入分配的“风向标”。2021年,共核准8户市管企业工资预算总额27.51亿元,其中基数工资总额25.44亿元、单列工资总额2.07亿元。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对市管企业开展中长期激励试点工作进行梳理评估,指导符合条件的子企业有效推进。六是推进分类和绩效考核,市管企业高质量发展因势利导。全面构建精准高效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市管企业分类考核和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考核“指标棒”作用。修订完善市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推动企业健全完善全员绩效考核制度,加大全员绩效考核力度。加强对企业负责人副职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考核,消除考核“死角”。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评先树优、末等调整和薪酬分配的各个环节紧密挂钩。

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刘艳参加新闻发布会,并就媒体关心的集团总部去行政化、市管企业公开招聘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