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济宁市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宁市国企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暨市管企业2023年经济运行情况。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华山,党委委员、副主任王世海,党委委员、副主任陈恒彬,党委委员、副主任孙雪参加发布会。 
张华山同志首先介绍了市管企业2023年经济运行总体情况。截至2023年底,市管企业资产总额、净资产达到2312.8亿元、6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2%、11.6%;市管企业全年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1207.3亿元、49.9亿元,为济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持续深化国企改革攻坚,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管理机制更加现代化。进一步推动市管企业董事会规范有效运行,加强外部董事考核和日常管理,对外部董事履职行为进行有效激励和约束。对市管企业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现场观摩,召开市管企业2022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会。加强公司章程规范管理,指导济宁能源、山东鲁泰、济宁土发等企业做好章程修改工作,推动企业规范运作。济宁能源被评为全省“现代企业制度示范工程”和公司治理示范企业双项评估优秀企业,作为唯一的地市级国有企业在省属企业市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积极对标一流企业,发展质效实现新提升。扎实推进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制定行动方案和工作台账,建立季调度机制。济宁能源发展集团和山东公用权属济宁金水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和“科改示范企业”名单。济宁能源权属山东海纳智能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艾坦姆流体控制技术(山东)有限公司,济宁国投权属山东赛瓦特动力设备有限公司等3户企业成功入选“省科改专项行动”名单,我市成为全省唯一既有“双百行动”企业入选,又有“科改行动”企业入选的地市,我市成为全省入选中央、省有关名单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市。纵深推进混改工作,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进一步改善国有股东行权履职方式,实行差异化管控模式,持续健全混改制度。督促市管企业“一企一策”扎实做好混合所有制改革,2023年完成混改企业14户。积极落实降费让利政策,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2023年在保余额214亿元,惠及市场主体5万家,有效降低“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加快三项制度改革,内生动力得到新迸发。持续完善市管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严格落实“一利五率”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一企一策确定个性化指标考核目标。严格规范市管企业员工招聘管理,启动“职选济宁 携手共赢”市管企业公开招聘专项行动,2023年,新增岗位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比例超过60%。 国有资本布局调整持续优化,战略支撑更加突出。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动态调整市管企业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项目库暨市管企业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入库项目112个,累计投资142.26亿元。持续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在2023年全市下半年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现场观摩中,济宁能源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曲阜市鲁源小镇项目分别获得“十佳产业项目”第一名、第三名;济宁城投承建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济宁医院项目和济宁大安机场项目分别荣获“五佳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项目”第一名、第二名。 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高质量举办“聚焦九大战略·携手争创一流”央企省企济宁行活动、山东济宁(上海)国资国企招商合作推介会,引进法国苏伊士、中建集团、中国电子等世界500强企业项目。坚持把对上争取作为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的战略性措施,全力开展“跑、争、抢”工作,有力助推市管企业深耕主业、做强实业。科技创新能级不断提升。建立市管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幅10%以上的刚性增长约束机制,2023年,市管企业研发经费投入6.4亿元、同比增长51.5%,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1个、省创新平台9个、市级创新平台24个,与20所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培养1200余人,2家企业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 现代产业体系蓄势聚能。现代港航物流集聚壮大,3个港航项目入选省重大项目,高标准举办京杭运河港航经济发展论坛,济宁港航影响力不断扩大。新开通6条集装箱航线、累计达21条,物贸网络覆盖20省100余城市。2023年,济宁能源累计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933.51万吨、集装箱16.02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7.1%、319.5%,济宁能源荣登中国企业500强榜单第398位,港航集团荣登中国物流企业50强第22位。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办的《学习与研究》刊发《依托运河“黄金水道”发展现代港航物流的思考》经验做法。全面助推制造强市建设,第一艘新能源船舶开工建设,海纳科技高端工程油缸、森之海新能源材料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文旅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首发启动“文化济宁”冠名高铁,优化提升“一码游济宁”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孔子文旅集团入选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获评山东省精品旅游文创示范单位。社会事业职能发挥有力有效。济邹高速、兖郓高速等交通设施加快建设,共青团路北延高铁连接线、崇德大道主线通车,大安机场转场通航。新天地国际商务中心、尼山圣境二期、尼山宾舍二期等项目扎实推进。全力做好民生服务保障,运河水厂并网通水试运行,肿瘤医院新病房楼项目正式启用,第一粮库麷街项目全面运营。精心打造托育点58处、托位3255个,2个托育中心获评省示范点。全面落实各项便民公交政策,累计开通助学公交线路92条。 国资监管效能显著提升,资本运作更加规范。国资基础管理不断强化。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市管企业财务管控防范债务风险工作指导意见》《市管企业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管企业投资监督管理的意见》等系列文件10余个,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加强财务动态监测,跟踪监测企业重点财务指标,促进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效能。不断提升财务预算、决算管理水平,扎实开展产权登记,做好国有产权登记数据汇总分析,共审核办理产权登记236次。强化资产评估管理,共审核备案资产评估项目10项,获评2023年度全省国资监管机构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工作优秀单位。债务风险防控全面加强。成立金融风险防控专班,实行“一月一汇报一调度”,定期召开市管企业金融风险防控工作会议,制定资产负债率和带息负债双约束考核细则,督促企业采取有效措施降杠杆减负债,推动市管企业综合融资利率持续下降。加强市管企业债券发行事项审批,规范市管企业债券发行行为,严格防范和控制债券风险。安全发展环境持续稳定。压实各市管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定印发《市管企业安全生产考核标准》,研究起草《济宁市国资委领导干部2023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扎实开展市管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和市管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警示教育活动,全力抓好全员安全生产培训,市管企业安全生产和应急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在随后的答记者问环节,王世海同志回答了记者关于市国资委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提问。陈恒彬同志回答了记者关于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提问。孙雪同志回答了记者在市管企业党建工作方面的提问。 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晚报、鲁网等十余家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